本課程4學分,72 學時。
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在學生已有中國文學 外國文學知識的基礎上,通過研
讀較有影響的有代表性的古代文論、西方文論專題,了解中國古代文藝思想和西方文藝思想的簡單發展脈絡,從而加深對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的理解,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。
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:講解孔子的“興觀群怨冶”說、莊子的“記不盡意”說、劉勰的“通變”篇、嚴羽的“妙悟”說、王國維的“境界”說、古希臘的“模仿”說、康德的“天才”說、黑格爾的“藝術終結”說、什克洛夫斯的“陌生化”理論、伊瑟爾的“隱含的讀者”說等幾個專題,概括歸納中西文學理論的基本特點,以此把握中國古代文論和西方文論的理論成果。